2024-06-16
01 突闻星希亚去世
星希亚,中国台湾人。我第一次联系她,是在2022年7月。那时,星希亚是一位从肺癌4期实现临床治愈(注:临床治愈是指经治疗后已经检测不到任何癌细胞)的抗癌网红,她的抗癌经历,激励了很多的癌症患者。
星希亚从台湾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上班族。在2012年32岁时,星希亚出现久咳不愈,一度被误以为是因为感冒和鼻窦炎引发的症状。半年后,才确诊肺腺癌晚期。医生告知,5年存活率不到5%。在此之前,她即不吸烟也不下厨,而且体检报告从未出现红字(所有指标都正常)。“只要存活率不是零,就有努力的空间,就有机会活下去”。凭着信念,星希亚开始了漫长的治疗之旅,并从2013年开始在博客和脸书上写文章,之后还出书《只是咳嗽,怎么变成癌症末期?》分享抗癌历程。她还列出46项人生愿望清单,准备在有体力时逐一完成。
在列愿望清单时,星希亚这样分享她的心境:
“大家常说要活在当下,但真正能做到的有几人?大多时候,人们都为了生活在奔波、汲汲营营于名利和金钱追求,我也曾经是其中的一份子....生病后才体悟到,正因为生命的短暂与死亡的必然,我们更应该去努力装点生命的色彩,把握活着的每一天!虽然我无法像电影《遗愿清单》中主角一样去环游世界,但可以在我的能力范围内,努力尝试去实现我的清单,让生命更添意义与色彩。”
电影《遗愿清单》讲述了两位癌症末期患者列出遗愿清单然后一一实现的过程。尽管在2014年曾经发生脑转移,不过经过积极治疗,在2021年,也就是抗癌的第九年,影像学检查已经看不到任何肿瘤。作为“晚期肺腺癌幸存者”,星希亚成为众多患者心中的希望之光。2021年9月4日,星希亚在博客上写到:“12次化疗,2次脑部放疗,3种靶向药物,终于把身上肿瘤完全消除(影像上)。虽然主治医师说还不能停药,但对我而言,算是达成一个有意义的里程碑,相信痊愈的日子即将到来。”
遗憾的是,在前面等待星希亚的,不是她期待的“痊愈”。2022年11月,星希亚持续出现视觉问题,经检查确诊脑膜转移。2023年3月26日这天,星希亚在博客里写到“10年迎来的不是风平浪静,而是惊涛骇浪!”
左图:癌细胞脑膜转移引发的右眼球偏移(视神经歪斜);右图:眼罩矫正(图片来自2023年3月12日星希亚脸书)
星希亚在今年春节前的最后一次发文,透露正在接受3种靶向治疗和2种化疗,并搭配针灸治疗,除此之外,她还表示将寻找更多积极的治疗方式。然而,4月21日,一条证实星希亚离世的消息从她的脸书账号发出,并表示:“星希亚会在回忆中与大家重逢,在梦境中与大家相遇”。
我在2022年7月之所以联系星希亚,是想咨询能否向大陆患者分享她的一个视频。她回复说:“大陆的平台很多,你有先去做市场调查吗?如何在一片红海中杀出重围?”对星希亚的回复,我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2022年7月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联系她,之后没有关注过她的脸书和博客。
在前几天,通过一档健康节目才得知星希亚已于4月去世的消息,不由感到惋惜和愕然。与星希亚非常熟悉的医疗记者洪素卿在节目中透露,2014年,星希亚在做全脑放疗时模模糊糊做了一个梦,梦中出现一个白发老人对她说,你不要紧张,你还有十年。洪素卿说,“不知是为了鼓励癌友还是出于其他想法,星希亚把这个梦分享给了其他癌友,就有癌友想对她说,你应该至少活到44、45岁。没想到一语成谶。”
不管怎么样,星希亚打破了统计学上肺癌末期五年生存率仅有4%的“魔咒”,在有体力的日子,她实现了愿望清单上的大部分愿望。在她的去世消息下,有数千条悼念留言。其中一条是:“你打了漂亮的一仗。谢谢你的经历,带给这么多人力量与勇气。”
02 肺腺癌与女性
鳞癌和腺癌是两种主要的肺癌病理类型。前者发生于鳞状细胞,恶性程度相对较低,生长缓慢;后者发生于肺腺上皮细胞,恶性程度较高,早期即可发生癌细胞浸润和血液转移。
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男性患肺癌的风险更高。但越来越多的数据显示,女性肺癌发病率正在“飞速”升高,尤其是年轻女性的发病率已经超过男性。与肺鳞癌多见于男性不同,女性肺癌以肺腺癌为主。随着女性肺癌数量的增加,肺腺癌患者的占比明显升高,已经超过50%。东亚地区的女性肺癌患者还有一个区别于西方的突出特点:年轻患者比例逐年升高,不吸烟者居多。以我国台湾为例,超过90%的女性肺癌患者从不吸烟。
就像星希亚一样,其中相当一部分女性患者尤其是年轻的女性患者,不仅不吸烟,而且很少下厨,没有家族史,也没有比男性更多暴露于污染环境的因素。这些女性为什么会患上肺癌(肺腺癌)?我国台湾中央研究院团队对这一东亚地区特有的女性肺癌发病特征进行了研究。
03 肺癌可能是吃出来的?
2020年7月,台湾中央研究院团队将研究成果发表在世界顶级学术期刊《细胞》上,并荣登杂志封面:《Proteogenomics of non-smoking lung cancer in East Asia Delineates molecular signatures of pathogenesis and progression》(东亚非吸烟肺癌的蛋白质基因组学描述了发病和进展的分子特征)。
该研究发现,一种叫APOBEC的蛋白酶(载脂蛋白B mRNA编辑酶)的高突变特征是引发非抽烟东亚女性早期肺腺癌的独特驱动因素。在60岁以下的不吸烟女性肺癌患者中,有高达74%的人存在高APOBEC突变特征。该研究之所以能够作为封面文章被世界顶级期刊发表,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研究揭示了不吸烟的年轻女性的肺癌危险因子除了空气污染(汽车尾气、PM2.5等)和油烟,更可能与食品防腐剂和添加剂有关。避免这些危险因子,就有可能大幅降低不吸烟女性的肺癌发病率。
相对男性和西方女性,东亚女性的APOBEC蛋白酶更易受到亚硝酸盐等食品防腐剂和添加剂的刺激而发生突变。同时,APOBEC突变使基因组更容易在亚硝胺、多环芳香烃、硝基多环芳烃等环境致癌物暴露下受到损伤和发生突变,从而更容易发生癌变。亚硝酸盐是火腿、腊肉、香肠和培根等加工食品常用的添加剂和防腐剂,还广泛存在于叶菜类蔬菜(主要因为种植过程中的氮肥过度使用)和市售泡菜(多数市售泡菜发酵时间不足7天,在细菌作用下,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
笔者在南京某高端超市看了数款价格不菲的火腿和培根,这些加工食品无一例外都含有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主要作用是保色和抑制肉毒杆菌。虽然亚硝酸盐本身不是致癌物,但是在一定条件下,会在体内生成一级致癌物亚硝胺。比如同时进食亚硝酸盐含量高的食物和胺类食物,亚硝酸盐与胺在胃的强酸环境下发生亚硝化反应,生成亚硝胺。
高蛋白质食物是胺类的主要来源,几乎所有蛋白质进入体内后都会分解产生胺,但并不是所有胺都会与亚硝酸盐发生亚硝化反应。胺分为一级胺、二级胺和三级胺,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分解产生二级胺的蛋白质食物,如一些不新鲜的生鲜鱼类、干海鲜以及硬质奶酪等。
星希亚曾在她的博客吐露,早餐爱吃培根加吐司,下班后常在家附近买炸鸡排和手摇饮(含糖奶茶等饮料)。“事后想想,自己真的是一直在挥霍自己的健康存折”。有一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星希亚这样说。
04 如何避免亚硝胺?
① 买叶菜类蔬菜时,挑大小适中的不用太好看的蔬菜;
② 清水清洗浸泡叶菜类蔬菜(大约可以洗掉10~20%的亚硝酸盐);
③ 对叶菜类蔬菜焯水或用水炒菜(炒完后倒掉汤);
④ 尽量不吃或少吃含亚硝酸盐的加工食品;
⑤ 避免容易生成亚硝胺的食物搭配(含亚硝酸盐的食物和二级胺类食物);
⑥ 如果要吃腊肉或火腿,可以用牙签在腊肉或火腿上戳上一些孔,然后水煮一会;
如果无可避免要食用含有亚硝酸盐的食物和胺类(二级胺)食物,建议两类食物间隔4小时以上食用。另外,有些食物可以抑制亚硝胺的形成,比如大蒜、富含多酚类化合物的食物(如绿茶)和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我是一个不吃加工食品的人,但是坚持每周生吃5~8瓣大蒜(蒜泥)。在来自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食物推荐上,大蒜位于金字塔的顶尖。
05 结束语
星希亚的去世带给我的思考得知星希亚去世后,我浏览了一下她写过的博客。在实现临床治愈后的一篇博客里,星希亚分享了与朋友一起喝手摇饮的照片。如果是偶尔喝喝,未尝不可。
我联系星希亚时,正好是她实现临床治愈后的第二年。她似乎在商业化她的临床治愈故事:“大陆的平台很多,你有先去做市场调查吗?如何在一片红海中杀出重围?”将自己的故事商业化,回到患癌前的“汲汲营营于名利和金钱”,无可厚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自由。但是,当我们面对的是癌症时,如果我们只顾沉浸于“胜利”,而对癌症的敬畏之心慢慢松懈和坍塌下来,癌症随时有可能卷土重来,而且会来得更凶猛,不可阻挡......我看到过很多这样的情况。
I 作者:东坡雪堂(笔名),日本临床肿瘤学会会员,日本22世纪尖端医疗信息机构(22CEMIT)A级会员,健康管理师。
主要参考文献
01 Chen Y J, Roumeliotis T I, Chang Y H, et al. Proteogenomics of non-smoking lung cancer in East Asia delineates molecular signatures of pathogenesis and progression[J]. Cell, 2020, 182(1): 226-244. e17.
02 食品安全风险解析—关于亚硝酸盐的科学解读[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6.09.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