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6
第四章 要不要手术切除肿瘤?
手术前,我一直在家中休养。6月下旬的一天,手机响了,是日本经济新闻评论员吉野源太郎先生打来的电话。
吉野先生开始向我他一年前做食管癌手术的经历。我走出家门,来到河边的步行道上,边走边通话。因为化疗没有效果,吉野先生很快接受了手术。手术整整进行了十个小时以上。
“手术后,我完全没有了食欲,只能勉强把食物塞进嘴里。”
“那么,外出就餐怎么办?”
“金田,你不明白。我几乎不外出就餐了,因为我根本吃不下一整份餐。”
“那出差呢……”
“没法出差。因为我根本没法躺下睡觉,一躺下胃酸就会反流。”
是啊,酒店里没有那种可以将上半身抬起的智能电动床。
“问题是手术后,太痛苦了。你无法想象。”吉野先生在通话的最后反复强调道。
我终于深刻地理解了其中的含义。挂断电话后,我继续沿着河边走着。
“如果就这样做手术的话,之后的采访活动将受到很大限制。这可以吗?”我反复问自己。经过深思熟虑后,我决定放弃手术的治疗方案。既然化疗已经使肿瘤缩小,我决定接下来选择放疗。如果放疗后癌症依然存在,那就视之为“天命”,坦然接受,在剩余的时间里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第二天,我打电话给东医院,但始终无法联系到藤田医生。于是我预约了门诊,决定当面向藤田医生说明我的想法。
有一段时间没有来癌症中心(东医院)了。现在已经是7月份,按最初计划,手术的具体时间将在一周后确定。进入诊室时,藤田医生坐在那里,沉稳如常。
“听说您想了解一下放疗。”藤田医生开口说道。
“是的。医院之前没有向我介绍过有关放疗的治疗选择。”
“好的,我明白金田先生的需求了。这样吧,去放射治疗科之前,您先去内科,跟小岛医生讨论一下。”
这时,我才知道,原来内科医生处于外科和放射科之间,可以对手术和放疗两种治疗方案做出客观评判。进入小岛医生的诊室时,他已经知道我的来意。
"您想了解放疗对吧。放疗是一个可能的选择。需要进行28次放疗,期间还会进行两个疗程的化疗。但是,问题在于,如果放疗后依旧有明显的肿瘤残留,放疗造成的灼伤会加大手术的难度。至于肿瘤是否会消失,前景五五开。"
原来如此,如果肿瘤有残留,治疗将变得更加复杂。
"五年生存率会大幅下降吗?"
"一开始选择放疗,与选择手术相比,五年生存率大概会降低5~10%左右。"
这是一个相当微妙的数字。如果是这种程度的生存率差距,冒一下风险选择放疗似乎是值得的。
"金田先生要不要听听放射科医生的意见?"
"如果可能的话,请帮我安排一下。"
于是小岛医生在电脑上帮我预约了放射科的门诊。或许是因为我在内心深处一直对全切手术持有疑虑,当看到一条无需手术的治疗路径终于向我打开时,一股巨大的宽慰和舒畅感涌遍全身。我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治疗方式。
从东医院回来后的那个周六,有件事让我感到久违的放松。在家附近的咖啡店里,我见到了过去在报社工作时的同事M先生,他送来了前同事们的问候。在咖啡端上来之前,我向M先生介绍了我的治疗情况,包括从东大附属医院转院到东医院的经过,还有可能选择放疗而无需手术的情况等。想到应该可以顺利调整治疗方案,我心情大好,跟M先生足足聊了两小时。
第二天的周日早上,M先生给我发来一封电子邮件。“如果你决定选择放疗的话,我手头正好有一本名为《由最新科学推动的世界上最温和的癌症治疗》(世界一やさしいがん治療)的书,对你会有参考。著者是一位放疗医师,他太太跟我太太是朋友。”
我马上下载了这本书的电子版。著者指出,日本人对癌症治疗有一些误解性的固有观念,比如认为“不做手术无法治愈”、“选择标准治疗(规范化治疗)就一定没错”、“癌症只要切除就可以放心了”等。书中还提到,时代发展到今天,患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方式从多种治疗方案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
这些内容深深打动了我。著者武田笃是一位专注于放疗的现役医师,担任大船中央医院放疗中心主任。2005年,武田前往大船中央医院工作,主导设立了放疗中心。
在这个周末,我更加坚定了放弃手术、选择放疗的决心。
—— 未完待续 ——